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的“中國制造2025”,將在月內正式發布
備受關注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將在近期正式出臺,據了解,該規劃已經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伴隨著“中國版工業4.0”計劃的出臺,“中國制造”將插上騰飛的翅膀。
市場人士指出,“中國制造2025”將成為傳統制造企業打造智能工廠的標桿。而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互聯網+的推進,“中國制造2025”將成為今年以至未來幾年中國經濟持續受關注的主題。
為中國制造“補課”
據權威人士透露,已經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的“中國制造2025”,將在月內正式發布。《規劃》提出了9大任務、10大重點領域和5項重大工程。其中,9大任務包括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等;十大重點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生物醫藥等;五項重點工程包括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等。
3月27日,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曾表示,“中國制造2025”將于近期正式印發。此外,蘇波還透露,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目標,官方將成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并制定“1+X”的實施方案和規劃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指出,我國制造業較為突出的有三大問題:一是創新能力不強,二是核心技術薄弱、共性技術缺位,三是資源浪費、污染嚴重。除了“內憂”,還有“外患”。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著發達國家蓄勢占優和新興經濟體追趕比拼的兩頭擠壓和雙重挑戰。在此背景下,中國確實需要一幅推進制造業發展的藍圖,“中國制造2025”計劃可謂恰逢其時。
在分析“中國制造2025”的內在邏輯時,經濟專家指出,中國的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而中國要后來居上,實現跨越發展,發展方式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發展過程,要求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也就是工業2.0、3.0、4.0同步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制造2025”的任務就比德國實現“工業4.0”更加復雜、更加艱巨。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朱高峰認為,“中國制造2025”不是具體規劃,而是面向全行業的行動綱領,目標是打造中國制造升級版,其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是三個發展方向。通俗點講,中國制造業需要“補課”。“提升產品質量是要補的第一課。”朱高峰說。